隨著建筑工業化的廣泛開展,預制構件因現場拼裝所帶來的工程量小,濕作業少,產生的污染少等優點,已經越來越多地應用到了實際施工之中。預制墻板更是其中的“主力”,我們對預制板的相關問題進行了整理,下面一起來看吧。
一、預制板出現裂縫
出現裂縫的主要原因為混凝土干縮,應在拌制混凝土時就嚴格控制用水量,為避免水泥凝膠含量過高,可適當加入減水劑。減少混凝土用量,適當摻入粉煤灰也可起到效果。
使用高品質集料,控制砂率,并適當延長養護期,采取蒸壓養護,效果更佳。
由于預制板基本為采用整體澆筑成型,若不及時切割,會造成總收縮量較大,故應在潮濕養護滿足強度要求后,及時進行切割,使每塊板均可自由收縮。
二、預制板表面不平整
澆筑混凝土板前,應在安放模板后鋪貼襯布,清除表面雜物及灰塵。鋪襯布并用刮尺刮平,使二者緊密貼合,確保中間無氣泡及水分;在澆筑混凝土時,須充分振搗密實,并將混凝土表面抹平,避免出現孔洞、麻面。
三、預制板缺棱掉角、殘缺
可能原因為脫模不當或運輸方式不當。對于脫模,應先將模板翻轉落地,再垂直提起模板,沿混凝土面慢慢揭除襯布,防止野蠻施工,導致模板磕碰混凝土面,造成表觀質量不合格。
運輸過程中須豎直放置預制板,在板的四周設置海綿墊、紙板等包裹措施,避免預制板因運輸顛簸或人工裝卸操作不當導致振動或碰撞。
四、流水紋過多
產生原因為混凝土的拌合物中所含自由水過多,導致混凝土在振搗過程中,自由水外流形成流水紋。應通過控制配合比,控制用水量防治流水紋。可通過結合混凝土入模坍落度進行參考。同時,須杜絕邊澆筑邊加水或邊振搗邊加水行為。
五、強度不均勻
做到均勻、連續布料,避免集中投料,由于預制板體量大、振搗復雜,應通過側振或插入式振搗器輔助下料。在預制板內的鋼筋密集區域,用使用插入式振搗器均勻振搗,并輔以人工振搗。